商业文化
    主页 > 期刊导读 >

温州青年的经商意识

体事业的主流。面对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新技术、高科技革命的展开,温州青年做出的选择是,更新开放的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视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拓展,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与时俱进,努力刨新”是他们前进的支撑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温州青年的开放观念、思想行为也随之在变,不断地开拓新的思维方式,领悟和理解改革的动态,以追求更高层次的飞跃。但是,去过那繁华、色彩斑斓的湿州大地的人们都会看到和领略到,在温州那广域的城乡地面上,最有气魄、最引人注目、最漂亮、造价也最高的房屋,不是那些有名的企业、公司、厂房和民居,而是教堂和庙宇。这许许多多的教堂和庙宇(这里的每个村庄几乎都有好几个),如温州市区内满街的大榕树一样郁郁葱葱,令人敬畏,充分体现了温州与别的地域不同的独特个性,使得我们无法噤若寒蝉,缄口不谈。这些教堂与庙宇与当地的一些民用房屋和设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笔者为此好奇也去过几次,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些地方人丁兴旺,香火不断,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其中青年人居多,每次教堂做礼拜或是有庙会,更是有着许多的年轻人参与。笔者的一位同学(是位温州的老师)在出差时也是逢庙必拜,见菩萨就下跪。还口王曙光CHINAYOUTHSTUOY专栏有一个同学乃是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居然是“教”中之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恐怕是有着许多传奇和独特,也有许多青年人的辛酸和苦涩。正是这些一下子从贫穷走向富足的人心灵的空迷,宗教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中圣经的神圣、菩萨的庄严。也许能丰富及滋养那些燥动、茫然的心灵,并从中取得平静与灵感,从中圣化了他们的生命。人在一瞬间的意识模糊时非常需要心灵的依托,特别是在人生的转折点,就会相信那些超自然的、奥秘的、丰富的、复杂的东西。这不得不给我们做青年工作的人敲响了警钟,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还是当代青年人的信仰有危机?还真的是那些“圣人”、“菩萨”能带给他们迷途知返的灵药?在各种难以抉择的歧途中,在人性的虚无中,如何引导青年,使他们的路走得更顺畅、更准确,这将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生长在现时代的沮州青年是幸福的,他们目睹了改革带来的春风和成果,也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兴奋,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脚踏实地的努力耕耘。但过去的已经留了下来,未来的乃需今日的青年加倍努力,挽手高歌,共赴征途l盈张波: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们是天生的商人和天才的商人●翻瞧l有商业的灯光,哪里就有经商的温州膏年●学校的学历虽低,商海的学力却高不可攀●把生意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温州青年是一本难读雨耐读的书。说起来,青年是最透明、最坦诚、最容易让人了解的人,何以一加上“温州”两字就让人难以琢磨呢?先从难懂的温州话谈起。据说在越战中,我军的联络总被对方破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紧急之专栏GHINAYOUTHSTUDY——————————————————————一中,我军让两地的温州老乡传达命令,结果由于保密程度高而大获全胜。确实,温州话对其他浙江人来说,也如天书一般,别人只有看表情的份。温州人只要一说家乡话,便形同一家,很快就会组成商业同盟。在全国,在全世界,温州同乡会哪儿都有。就像猴子捞月亮一样,只要有一个温州人在哪儿站住脚了,很快就有一群温州人会在哪儿安家。别人实在很难明白,他们是如何形成这种群体效应的。抱团,是温州人的一大特点。温州历史上,因战事颇多,所以很少大型建设。解放后,也因长期处在战备状态,所以城市形态散乱自由。人的心态受历史影响,相当独立自主,从不“等、靠、要”,只注重自我行为的实现。也许是面海靠山,温州人既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又意志顽强、从不言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自强不息”的温州风格便成了一种精神成果。如今大城市的年轻人,二十好几的人,很多还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幼稚得可以。而温州青年却不,他们中好多人年纪小小便离家外出经商去了。有些人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但他们不怕,一抬腿就走。别说是国内,就连大洋彼岸,也就这样一抬腿走了。什么“听不懂英语,无法交流,怎样生活”等等,他们都不像其他人那样顾虑重重。这就是温州人。温州青年的手是最勤的,温州青年的腿是最长的。只要能生存,什么活都能干;只要有生意。什么地方都能去。“四海为家。万业为生”。这就是温州人。温州究竟有多少人在经商?在经商的人里面。又有多少年轻人?数字是惊人的,不算温州本地,仅以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来统计,就有160万!他们创办企业3万多家,总资产超亿元的企业近50家,个体工商户37万户,年销售收入达1600亿元。也就是说,温州全市有五分之一的人在温州以外的国内市场经商,人数超过了温州市辖的永嘉、泰顺、文成、洞头、龙湾五个县(区)的人口总和。此外,还有数十万温州大军在国外经商,足迹遍布全球。再往回看,温州全市有5。6万家企业,产值达2030亿元,其中制鞋企业就有6千多家,从业人员几十万,产值200亿元。此外,温州还是“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实力雄厚。在温州全市的2千多亿产值中,私营企业占了98.8%!温州人是经商的天才。温州是私营经济的摇篮。在这支奇特的经商大军中,年轻人成为主流和主力。早在1986年,笔者参加工作组去温州“整党带团建”,就发现其时的温州青年安心守家的就寥寥无几。偶有在机关谋职的青年,在递过来的机关名片背后,也印着家庭企业的头衔——上班坐机关,下班做生意,成为青年当然的选择。再后来,他们就把机关名片换成了企业名片——因为他们辞去了公职,成了纯粹的商人。这样说,并非所有温州的青年都不愿意当机关干部,而从价值取向来看,多数温州青年确实把经商当成自己人生发展的首选。从温州青年的个性来看,几乎都散发着温州人特有的自由习气:很不习惯按机械程序处事,很不适应等级之间的关系,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他们看来,商海是最自由的大海,经商是最好的游泳方式,赚钱是人的本能,财富是成功的象征……这种鲜明的个性一旦成为区域性的共性,或者说是温州历史上形成的商业文化的积淀。熏染了今天的一代温州青年,这个群体在观念上的一致性就远非其他地方的青年所能比肩,并且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财富——如同马克思所说:“个人利益一旦确定,也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商品经济造就了人的个体的全面的能力、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关系,是促使人的个体从狭隘的个人向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过渡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温州人就重视个人利益,敢于追求个人利益。颇具“另类”色彩。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中。领风气之先的温州青年更是在商品经济观念、市场观念、时间观念、信息观念、效率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竞争与合作观念等方面跑在前面。甚至在法制观念上,他们也经历了从痛苦到自觉的变化。我国加入w'ro以后的第一桩国际官司,便是温州青年企业家利用法律武器反击外商对我们提出的“不正当竞争”的指控,维护了自身的利益。这次非凡的经历,不但让温州青年企业家感受了维权的意义所在,更是提醒所有的温州商人注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按规矩出牌,否则将为自己在法律上的无知而付出代价。可以说,一向以自由为选择的温州青年企业家,能够把法律这一课及时补上,那么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就不仅仅是赢在经商的意识上,而是胜在现代商人的综合素质上了。温州青年在经商上的成功,离不开学习。与其他青年区别的是,他们不把眼睛盯在一张文凭上,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很多温州青年小小年纪便出门远行,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干一路,“路费就是学费,市场就是学校”。凭借这种原始的、特别的学习,使大批靠双手打工的补鞋匠、弹花匠、小木匠、油漆匠、推销员觅多识广,他们比别人更敏锐地觉察到什么叫做商机,如何把握商机。于是,他们敢包天上的飞机,敢包广袤的土地,敢包长流的江河……如今财富榜上的许多年轻巨商,像风光无限的南存辉,曾是街头的补鞋匠;大气磅礴的王振滔,当过小木匠;横空出世的邵联勤,曾是小裁缝;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钱金波,也是一位做鞋人……今非昔比,人们很难想象邵联勤的斯尔丽大衣不仅销量全国第一,而且在国庆50周年庆典中,国家领导人的着装都出自斯尔丽;钱金波的红蜻蜒皮鞋,名列全国首批7个“中国名牌”之一(温州占了3个),而且红蜻蜒在上海两大公司的投资就达3亿元,到2005年皮鞋年销量目标是50亿元!当然,今天成功的温州青年企业家,不会在学习问题上沿用原始的方法。他们追不及待地走进大学,从理论上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理性地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一批温州青年企业家成了新型的学习者。温州青年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不成“皇帝”。但他们发现“皇帝”也要穿鞋,那我就做个鞋匠吧,但我做的鞋一定要让“皇帝”也穿。就这样,务实的温州青年在最底层定位,又在最高层寻求商业目标。他们既住五星级大酒店,也躺拥挤的火车地板;既坐飞机,也挤公交;既赴最高级的宴席。也将就最便宜的盒饭;既穿最昂贵的西装。也能打赤膊干活;既能倒头睡一整天,也能连续几天不合眼……如今,无论是我身边接触的温州青年,还是我在欧洲看到的已具有国际身份的温州青年。他们有越来越多的能力让我们看不懂:来到杭州没几年,便从两手空空的外乡人变成了“资本家”;在整个CHINAYOUTHSTUDW专栏欧洲,各个国家都能看到温州青年开的商店、饭店;即使在法国最繁华的巴黎,在艾菲尔铁塔边,也有温州青年从端盘子开始,现在开起了像模像样的饭店。美国“9.11事件”后,精明的温州商人迅即生产出大量美国国旗,成为市场上最抢手的商品;而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温州商人又把“中国结”销往全世界……温州青年实在是个谜,值得我们长期解读。温州人做生意能“见风长”。如今,温州的打火机产量占全球半数以上,皮鞋产量占薹‘国的五分之一,低压电器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温州青年企业家星光闪烁。确实在经商方面,若以群体论英雄,其他青年鲜有能掰手腕的。当然,富了以后的年轻巨商没忘回报社会,以正泰集团的南存辉为例,在“希望工程”、山区扶贫、慈善方面的捐救就达5000万元。在国内外,从“温州村”到“温州街”、“温州城”,“温州现象”吸引了四方来客。辽宁省省长薄熙来率考察大军直奔温州,收获颇多;前不久,广东60位青年企业家集体考察温州,感叹不已。在最近召开的“浙商现象研讨会”上,我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浙商”之类的概念逐渐淡出舞台,而代之以中国商人在国际商圈的新的整体形象。那是一种规范的、新生的、体现中国后发优势的经济力量。而要傲到这一点,就需要“浙商”特别是“温商”,在意识形态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提供自己在商业以外的价值分析。就在结束本文之时,又想起一则新闻:从杭州去温州任职的一位精遥外语、有硕士学位的副市长,偕同另一位副市长和秘书长一起“辞官下海”。他们先把官辞了,再把自己推向社会,面向企业“双向选择”。而在此之前,早有温州团市委书记转岗到县委书记,后又在市府秘书长的职位上辞官下海。难道温州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盈教授王曙光: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