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
    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下新民俗电影民俗叙事的现代观照

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中国电影以新的表现内容和表现风格呈现在荧幕上,电影中民俗元素激增,民俗叙事成为别开生面的电影叙事方式。“所谓新民俗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创作中,以民俗文化作为电影故事的叙事主体和艺术创作的主题载体,通过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将民俗美学的瑰丽与传统文化的意韵融为一体的主题电影。”①这些电影与过去只将民俗作为电影的点缀和衬托的创作风格大不一样,将民俗事象作为创作的主题,将其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艺术相结合,以求既能满足符合时代格局的要求,又能满足观众的视听快感,故不妨将这类的民俗电影称为“新民俗电影”。

一、现代化进程观照下的新民俗电影

1.现代化进程深刻影响着电影的民俗叙事

现代化进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是从西方开始的,其开端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及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这一阶段,人类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代化进程首先在西欧和美国完成,其标志是西方各国成为发达国家,然后波及到整个世界。现代性即指现代化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如民族国家的建立、大工业化生产、科学理性的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建构,等等。

社会现代化进程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步的,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持正面的、积极的取向;另一种则对现代化进程采取批判反思的态度,在一些艺术家看来,虽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自然受到破坏、人类道德滑坡、人性异化等。后者的审美取向倾向于艺术应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人性的纯洁质朴。而在民俗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则突出地表现了这些特性。实际上,这两种相对的取向在具体的电影作品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呈现为极其复杂的共生形态。

如电影《花腰新娘》讲述了云南花腰彝族的姑娘凤美与善良淳朴的阿龙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影片很多镜头展现了花腰彝族的民俗风情:“三年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莫问爱情深不深,就看腰带给不给”的定情花腰带;发展自古老图腾崇拜的花腰“舞龙”;传统民居“土撑房”;“吃不厌”的云南米线;变化多姿的“烟盒舞”;美妙动听的“海菜腔”,这些散发着原汁原味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凤美泼辣骄横,敢于冲破传统婚俗,在结婚当晚便从窗户爬进了阿龙的房间,之后为了能天天见到阿龙,违背了“归家”习俗,参加了舞龙队,展现出了现代女性敢于冲破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的无畏精神。实际上,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古老的民俗习惯已被自然地摒弃,例如“归家”婚俗,人们对这种变化趋势持积极的认同而不是否定的态度。但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有些传统民俗的没落,则使人感到无奈和痛惜。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正发生转向,唢呐班子不得不面临无以为继、四散衰败的现实。影片真实地表现了陕西农村婚丧嫁娶时请唢呐班子的习俗:请唢呐班子要派接客,负责运送唢呐匠的工具,到了地方主人还要行接师礼;唢呐班子有“四台”“八台”之分;百鸟朝凤只传“天分高,德行好”的人,等等。唢呐班子从最初一套自成体系的规矩,到后来逐渐衰落,直至被西洋乐队所代替,无不使人叹惜和反思,为什么这一民俗文化会逐渐走向衰败?通过影片,人们更加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进程使原有的一些值得被保留和传承的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遗忘,如何将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并传承下去,值得人们去反思和探索。

2.民俗在现代化中的处境具有多向性

置身在传统与当代的之间、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混杂中,传统民俗正在急剧改变。从理性认识上看,人们明白民俗的改变和消逝是必然的,“民俗本身就是与变迁紧密相连的,因为民俗的土壤——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着变化的过程。”②但是从心理情感上,人们对民俗的消逝和改变免不了持留恋态度。因此,创作者在对同一民俗事象的表达常常出现既批判又认同、既惋惜又认为是必然的结果,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表达,反而使影片极具张力,艺术质量与思想内涵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