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
    主页 > 综合新闻 >

双地铁驱动,能源金贸区商业新物种来了

对商业环境来说,2020年是一次始料未及的大洗牌,危机与机遇并存,很多此前没能来得及实践的思考得以论证,不断刷新着商业模式的迭代。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便利的社区周边配套、活动场域成为出行消费的主要选择。

2017-2019这三年,大体量的新型购物中心在西安层出不穷,部分小体量商业项目不得不从散售的粗放型商业转战单一业权的商业;而外围社区的陆续涌现,新兴城市组团不断被公众认同。

作为西咸新区建设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的核心承载区,能源金贸区对商业布局的态度,是积极而乐观的,那么在商业形态上,如何迈出关键一步呢?

商业进化的不同剖面

2020年底,伴随阿里、京东等大平台将目光瞄向“线上团购”时,再次让外界注意到这个“3km半径消费”的强大潜力。

以25年建设周期的上海瑞虹新城为例,在住户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演变为具备现代化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社区。在商业部分,无论是已经开业的星星堂、月亮湾,还是即将开业的太阳宫,都给我们展现了未来商业该有的模样。瑞安的表现也让国内诸多开发者看到,对新型商业体的合理开发,才能让千万人口大城市的商业体系更健全。

中国全时商业样本——上海瑞虹新城

为新兴住宅区打造精准的新型商业体,不仅仅是资本界的共识,也是零售品牌认为的一大趋势。

基于上一个三年的迅猛发展,西安传统意义上主城区商业,已对成熟区域完成基本覆盖,但就近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依然留给中小型商业体广阔的空间,未来三年即将开业的项目中,就有约12个5万㎡以内的小型商业体陆续入市,而这还不包括写字楼底商。

一个很明显的感官是,具有成熟的、统一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型商业,往往更灵活多变,普适性更强,比如在高新区,New World和迈科中心均为超高层写字楼,二者均配套约2万㎡商业,涉及餐饮、休闲、阅读、亲子等等业态,和周边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形成较好互补,去掉了繁杂的运营流程,却提升了办公族的通勤好感。

在这一点上,本土商业高新大都荟和外阜商业三桥万象金街的共识,是探索处理居民生活和商业空间的共融共生,对市场变化随时做出积极反应。前者创作Localand主打本地文化服务,后者打造城西夜经济,让都市居民感受市井烟火气。

和商务聚集区产生的人群潮汐流动不同,南二环莱安逸境因为地形原因,沿二环布局了几字形临街商业,将花卉、运动健身、KFC汽车餐厅、早教等纳入社区下方,以动静分区来实现商业分割,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物流、配送对居民的生活影响长期存在,这是当前较多住宅底商面临的现状。

事实上,商业布局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剖析城市新组团的发展逻辑,能源金贸区商业和主城区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扮演邻里关系社交场、最后500米生活圈等角色,逐渐进入舞台的聚光灯下。

对全时商业街区的本地化探索

一则来自CBRE(世邦魏理仕)年初发布的消息显示,经济反弹和收入改善将推动2021年社会零售总额达到双位数增长,发展全渠道能力成为品牌在疫情后重拾销售增长的共识,契合健康乐活主题的美妆、运动、宠物用品、玩具等品类将在线下录得更快的销售增长。

随着供需逐步达到动态平衡,CBRE认为2021年全国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将增长1.2%,并于2022年恢复至疫前水平,权威测评下的行业动向,已经显露商办物业的回暖。

CBRE还建议关注绿色与健康特性的注入,增强灵活公共空间的有效合理利用、重新审视业态配比并优化硬件设施等,这无疑让资本看到了外围商业在西安未来商业体系中,谨慎的走向和发力点。

中小型区域商业不应该仅提供基础的生活服务,持这一观点显然过于狭隘。

因为随着城市轮廓的延展,轨道交通的修建、城市新组团的开发或大型产业配套导入的人口,将产生大量常规商业无法满足的需求,尤其是当前发展较快的能源金贸区,目前只有传统的社区底商,阳光荟的出现,让新型商业业态在这里有了更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