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最能代表成都的一句话?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前不久,央视新闻《相对论》“众城共话”第七期来到成都,感受成都烟火气下的大格局。一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把成都的城市形象镌刻在人们的向往中,喊出成都最亮眼的slogan。
这里是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果之前提到“花园城市”“田园城市”“园林城市”令你想起新加坡和伦敦,那么现在提到公园城市,你应该将目光放回横断山脉边缘钟灵毓秀的一座超大城市——雪山、青山、坝子、丘陵,绵延起伏的山水托举繁茂的现代城市,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2018年,成都开启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元年。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公园城市建设是一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新路径的积极探索。两年来,山绿水清,突围转型,经济总量和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今年,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定位和使命。年初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如何将人本价值蕴藏在城市的发展逻辑?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资源?如何保护城市韧性留下永续发展的空间?中国城镇化道路下半场,留给所有城市共同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成都示范了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
▲市民在成都市区拍到的雪山云海 图据@在成都遥望雪山
“两山”理论
写在成都的大地上
竹艺村的民宿、沸腾小镇的火锅、西岭雪山的山水文博资源,成都西部片区的“网红”火了一波又一波,吸引着国内外的企业将投资的目光聚焦。今年7月,总投资超千亿的75个重大项目在成都西部片区集中开工,曾经一手打造乌镇的总设计师陈向宏来到成都崇州的元通古镇,构想着他的熊猫古镇蓝图。
或许只有在成都,让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了扎根生长的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成都地势地貌带来的生态资源,也基于成都为生态资源赋能推动的探索。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全国11个区域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意味着,成都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向边界探索突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书写在成都的大地上。例如,在试验任务中,成都提出将发挥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经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打破行政区划统筹产业布局。
展望未来时不妨回头看来路。事实上,公园城市的两年实践里,生态价值转化的故事发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绿道 夜市”的夜游锦江项目,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绿道 美食”的沸腾小镇年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绿道 乡村旅游”的竹艺村竹制品经营收入达2040万元……还有一开放就成网红的猛追湾、枣子巷、大川巷,绿色是城市发展底色,人文映照城市、感染城市,城市也因此成为更具底蕴、更有实力的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夜游锦江?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韧性
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的力量
由疫情开启的2020年,对于全球城市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客居成都的美国作家何伟在《纽约客》上发文,观察成都如何控制新冠疫情。他看到了组织力量延伸到社区阻断疫情的传播,也看到了政府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带来的成果。
从3月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到4月开始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成都对于企业的帮助完成了从给资金到给场景的变化。正如何伟的观察:“与美国大规模举债的救济不同,中国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是适度的,相较于美国式的现金补助,中国给予企业家更多的空间探索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是公园城市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的力量。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让新经济在成都落地、生根,有场景落地技术、有场景汇聚要素,最终在这一特殊时期形成爆破性力量。
“后疫情时代为新经济的发展打开一扇机遇窗口,这一时机成都重提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对社会经济秩序重建的回应。”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