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课︱微观成都④:麻将之风
中国老百姓酷爱打麻将,长期以来不同的地方传承了一套独具当地特色的游戏规则。倘若在外地碰到家乡人,只要两人对一对麻将的打法,便能迅速辨认出到底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在成都,无论是去茶馆、公园,还是老旧居民区,找一处打麻将的地方绝不是什么难事。成都人打的“川麻”叫“血战到底”,搓麻将发出搅动风云般的“哗啦”声,搭配牌桌上中老年大妈大爷们紧锁眉头的认真神情,颇像一场正处于千钧一发的战斗。
在《微观成都》第四集中,历史学家王笛将从成都一场因打麻将引发的官司谈起,说一说这座城市和麻将的故事。
讲者:王笛 音频制作:康宁本集文稿如下:
2000年10月,成都发生了中国第一例因打麻将导致的法律纠纷,受到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个人权利、集体利益和城市形象的大讨论。
故事的主角是28岁的余女士,她住在一处居民小区内一幢普通公寓的二楼,房间的窗户正对着楼下居民委员会设立的居民活动室。那是小区居民——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不分昼夜打麻将的主要场所。
从早到晚,麻将声令余女士辗转反侧。老人们打麻将发出的噪音使她和她的孩子夜里难以入睡,她甚至患上了神经衰弱,不得不依赖服用安眠药物以助休息。就此问题,余女士不断地向居委会投诉,甚至几番报警,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第二天早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将余女士拦截在小区门口,要求她对前一晚发生的事进行解释,解释清楚才能去上班。面对此种情形,余女士再次报警,前来解决争端的民警建议居委会另择新址设立活动室。随后,居委会决定为此召开一次居民全体会议,商讨解决办法,投票决定晚上是否能在活动室打麻将,什么时候活动室关闭等问题。
一共有近70位居民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会议开始时,居委会主任首先讲述了这起因打麻将引起的纠纷的经过,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条款,接着便请居民们自由发言。不难想见,参会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打麻将。
一位72岁的老人说:“老年活动室应该开!老年人打点麻将娱乐一下是应该的!”接下来,参会者争相发言,异口同声认为活动室应该继续开下去,不过关于活动室的开放时间,他们同意可以稍作限制。在场的一位老人说:“不能为了她一人的利益,牺牲我们大家的利益。”
在会上,余女士不断重申自己的处境,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并且反复强调:“老年人可以有很多娱乐活动,为什么不搞点别的?难道只有打麻将才是娱乐?打麻将也行,但是不能影响别人休息。”她抱怨说,有些人从早上8点就开始打麻将,中午吃饭后接着打,并一直“战斗”到深夜。“难道我们也得陪着等到深夜才能休息吗?”她要求将麻将室的开放时间限制为早上10点至中午,以及下午2点到6点,中午午休时间和晚间关闭,以保证她和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
听了余女士的说法,有人抱怨道:“全院300多户人都不反对打麻将,就你一户闹得凶,你太霸道了!”一位老人生气地嚷嚷道:“你想清静可以,就不要在这里住,就不要在成都住!”余女士微弱的抗争声逐渐被淹没在了批评与质疑中。
会议将近尾声时,居委会负责人提出投票进行决议,结果是67票支持晚上打麻将,1票弃权,只有余女士1票反对。作为妥协,居民们同意活动室冬天和夏天的关闭时间分别设在晚上10点和11点,而过于吵闹的人则将被请出麻将室。
面对这样的结果,余女士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唯有将居委会告上法庭。“这样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余女士说,“在这个异常酷爱打麻将的大环境里,从一开始我就是孤立无援的。但我认为,这样的事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我决心诉诸法律来讨回自己的权利。这官司我打定了!”
这起诉讼引起了成都当地居民和各路媒体的强烈反响。超过300位居民和20家以上的媒体出席了11月16日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
这个诉讼案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大规模的关注,归根结底是因为麻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非同小可。麻将是中国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都关注着这个案子会如何影响到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此外,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打麻将是否损害了成都慢节奏“休闲之都”的声誉?麻将的价值和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在现代生活中是否应当保留它的一席之地?健康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又该如何定义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该如何在集体利益和个人权利间寻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