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频频将目光投向西北一座山村——神
骊靬(li qian),又名“犁靬”,西汉古城,此名于最早文献纪录为西元前60年,位于今中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西南10公里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社(又称者来寨),2000年改为骊靬行政村。汉时为匈奴折兰王所在地,汉武帝开拓河西走廊设酒泉、敦煌、张掖、武威等四郡,河西纳入汉朝疆域。约公元前50左右。汉朝设骊靬县,前后隶属张掖、武威二郡,是河西建置较早的古县之一。骊靬一词,始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等史籍均有骊靬县的记载。
现如今的者来寨
原本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乡村,和中华大地上千万个乡村一样的平凡。但当它和富有传奇色彩的那只消失了两千年的古罗马军团联系在一起,那就不再普通了。在1990年前后,部分学者在媒体上撰文,认为骊靬县是西汉时期为安置俘获的古罗马兵而设,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议。2000年后,骊靬研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话题。专家、学者对骊靬县的设置是否与古罗马士兵有关各持己见,争论不断,新闻媒体也广泛关注。尤其在2015年由成龙主演的电影《天将雄狮》的播出,更是将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目光引向中国西北的骊靬古城。
《天将雄狮》剧照
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国西汉 甘露元年, 罗马共和国 三巨头之一的执政官 克拉苏率军远征今天的伊朗地区,最后兵败。一支6000人的 罗马军团 突出重围,却没有回到罗马,自此神秘消失。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讨伐匈奴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陈汤等人在这里发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他们以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盾牌方阵,城外有重木城的战法。为此,部分历史学家们认为,这就是在卡尔莱战役中溃退并已失踪17年的一支罗马军团的残部。随之有了历代史书所记载的汉王朝在今甘肃省永昌县之南的祁连山麓置“骊靬县”,专门为这批古罗马降人修筑古城堡的记载。
国家4A级景区——骊靬古城
在骊靬遗址有一方亭“骊靬亭”,(建于1994年)亭正中立有一块大石牌,上刻“罗马东征军归宿碑记”。碑上记载有: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罗马东征军在卡尔来遭围歼,突围出来的约6000余人,回国无路栖身深山,寻机东移,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经多年辗转,一部归康居,一部归大月氏。汉初元五年,康居将这支异军借给西移的匈奴郅支单于,以胁邻国。后,大月氏发生内乱,寄生大月氏的罗马人闻讯转移至骊靬军的主力……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2年,鉴于骊靬人已被汉人同化,文帝下诏,将骊靬县并番和县,骊靬建县共628年。在者来寨大路左边村中心即是“骊靬遗址”所有地。
骊靬亭
最早对于骊靬的研究始于东汉末,经学家应邵(字仲远,生卒年不详)在他所著的《汉书集解音义》中记述:骊靬,“为西域蛮族降者而置”。 唐初训古学家颜师古在《汉书·张骞传》中解释“骊靬,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康熙时期的惠栋、清中期的钱站、徐松、王蝎、王先谦、张穆、陶保廉等学者,通过考证,对骊靬缘何而设作了诠释,均认为骊靬县为骊靬降人而置。他们的研究考释主要记载在《后汉书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甘肃通志》、《五凉志》等史志典籍中。1920年,史学家向达研究认为,“张掖郡骊靬县,此外有陇西郡的大夏县和上郡的龟兹县,都是为处置归义降胡而设”(《中外交通小史》)。1944年,史学家冯承钧在《西力东渐记》中记叙: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等发西域诸国兵人康居,擒杀郅支单于,与依附郅支的罗马流亡军进行了战争。首次把骊靬古县、骊靬降人与罗马东征军做了联系。
现代骊靬人与罗马人塑像对比图
1957年,美国学者德效谦博士发表《中国古代之骊靬城》,提出骊靬县为陈汤伐郅支所俘罗马人而置。法国学者L·布尔努瓦所著《丝绸之路》一书中描叙骊靬设县与德效谦同。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研究认为“骊靬为县名,当是因骊靬降人而设置的。以域外降人设县,亦见于上郡的龟兹县,其县是因龟兹国的降人而设立的,这在汉时已是通例,不足为奇”《河山集五集·河西与敦煌》 。1989年9月30日,新华社《参考消息》刊发《中国西部有古罗马城市》一文,澳大利亚人戴维·哈里斯认为永昌县古骊靬城与西汉时期陈汤在西域俘获的一些罗马士兵有关,骊靬古县引起史学界的关注。同年12月15日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为题作了报道,称:中、澳、苏三国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西汉元帝时代设置的骊靬城是用作安置罗马战俘的。